基层事业单位会计报账制是指隶属于基层会计单位但本身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基层单位或者部门,不开展独立会计核算工作,仅向上级主管会计核算单位领拨经费、报销财务开支的一种会计核算模式。
对报账模式下基层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开展远程报账,使会计核算系统化、规范化。
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基层报账单位核算信息化建设,完善优化基层财务模块功能和报账流程,账务处理程序逐渐脱繁从简,走向数据处理一体化。开展网络化管理,对现金、银行存款等现金流实时动态监控,创新管理模式。借助财务软件实现会计核算电子化,规范基层报账单位事业支出的科目体系及项目支出,设置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项目、功能科目、会计科目及经济分类,并结合单位实际需要设置明细科目,对非财政拨款的其他资金支出根据具体增收项目设置明细项目单独核算支出,以便后期财务分析,提供准确、及时和完整的财务数据,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完善基层报账单位会计核算平台的财务分析功能,提高报账制管理效率和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基层报账单位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质量。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应努力建立更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完善和明确基层事业单位财务报销流程、资金拨付和现金资产余额控制、专项资金申报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具体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完善基层事业单位监管制度,加强基层财务人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各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管账会计及出纳员的日常基础财务活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善和有效。定期到基层报账单位进行财务检查,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监督调整。定期对基层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明确基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法制观念,提升财务管理意识和内控意识。
(三)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实行基层报账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
部门预算编制应对基层报账单位的材料和财务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保证各项支出能够得到良好控制,全面掌控要预算的财务内容,并适度调查取证。根据上年支出决算、本年支出进度及市场经济变化,适当考虑下年资产购置、设备船舶车辆大修支出等大额支出计划。同时,应完善预算支出的分析统计,做好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工作。按月、季和年度分析统计各基层报账单位的各类经费支出明细,动态管控,针对执行偏差及时作出调整,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金不足和不必要的浪费产生。科学合理地进行预算编制和绩效评价分析,逐步实现基层报账单位预算编制精细化管理。
(四)提高基层财务工作地位,加强基层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对基层财务工作重视不够,基层报账单位财务人员地位不高、话语权不够是基层报账单位财务人才管理的普遍现象。一方面基层报账单位及上级预算单位应更加重视基层财务工作,注重引进财务专业人才到基层报账单位。同时,注重现有财务人员的教育培养,强化其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明确基层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加强财务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财务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应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对基层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职称评定方面加大对基层财务工作的赋分比重,适当降低评定的门槛,解决基层财务人员职称评定难的问题。职能隶属和定期考核方面,适度加大对基层财务人员的赋分比重,为基层报账单位财务人员提供地位上的保障,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