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房地产持续调控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房地产企业一边面对着外部行业市场变化与竞争的压力,一边面对着内部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的压力,不少房地产企业选择以收并购的方式实现强强联手,或是规模扩张,或是资源再分配,来达到稳固自身在行业市场中位置的目的。
1.收购前多渠道的获取被收购企业的信息
在各行各业中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收并购的关系中更是如此。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前期的调查中不能充分了解被收并购方的全面信息无可厚非。但面对遗留税务问题的潜在风险有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巨额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必须要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被收并购企业的税务信息。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了,线上可以在税务部门的官网上查询被收购企业的是否存在过往的处罚记录,也可以利用一些数据分析软件将搜集到税务信息数字化输入软件系统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未来遇到相关风险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线下的搜集也是不可缺少的,房地产企业可以联合评估机构聘请专业的信息调查人员,对被收并购企业的税务情况进行调查。
2.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纳税差异和优惠政策
首先,就被收购企业的所在地而言,根据现行的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不同地区的所得税优惠程度不同,房地产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其对企业所得税的现时和后续影响,具体而言,在
收并购的当下,企业的税务人员要掌握被收购企业所在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与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从整体税负的角度分析对比它们税务成本的差异,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被收购企业目标;在收并购完成之后,房地产企业可以综合实际情况考虑将注册地改到税收更优惠的地方,使其后续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对境外企业的所得税也有不同的优惠政策,因此,在适当的时机房地产企业可以综合考虑参与境外企业的收并购,事后注册境外企业在境内从事相关业务。其次,就被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而言,依照《税法》的规定,子公司与分公司的税务处理有较大的不同,带来的后续税务问题也有所不同,房地产企业的收并购的税务问题应该对此有所关注。
3.加强收并购交易阶段的纳税筹划
房地产企业收并购的纳税筹划是必要的过程,尤其是对交易阶段的纳税筹划,因为该阶段涉及支付方式的选择、相关费用的支付每个阶段的支付比例等等,这些都关系到若干税务问题,包括税种认定、纳税申报、特殊税务处理、缴税纳税等。房地产企业在前期的纳税筹划过程中要为该阶段留有弹性的空间,针对纳税申报,房地产企业应该配备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或者与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合作,充分了解收并购中每个税种的申报流程和工作,结合收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改进纳税筹划方案,使纳税申报能够满足《税法》和所属税务部门的相关 规定,从而提升该项工作的合规性。针对特殊性税务处理,房地产企业要深入解读财税文件,依照文件在收并购交易阶段做相应的处理,在不损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企业满足相应的条件,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减缓企业的资金压力。
我国房地产企业收并购的发展趋势仍在上升,就房地产企业自身而言,收并购固然会带来众多的正效益,但其潜在的负效益也不容忽视,收并购是企业战略发展路上的重大决策,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企业必须要理性对待。就税务问题而言,因为其是收并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关键实务问题,房地产企业必须结合收并购双方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收并购的优势。